在現代食品工業中,包裝不僅是產品形象的載體,更是保障食品安全、延長貨架期、防止污染的關鍵屏障。然而,即使是包裝材料,若封口不嚴、存在微小泄漏,也可能導致微生物侵入、內容物氧化、異味污染或脹包變質,最終影響消費者健康與品牌信譽。
為科學、高效地評估包裝的密封完整性,負壓法密封性測試儀已成為食品生產企業質量控制的核心設備。該方法以其無損、快速、靈敏、可量化的優勢,廣泛應用于各類軟包裝、瓶蓋、罐體、泡罩等食品包裝形式的密封性能檢測,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包裝密封性是指包裝系統在規定條件下阻止氣體、液體或微生物進入的能力。一旦包裝出現泄漏——無論是熱封不良、壓蓋不嚴,還是材料穿孔、微裂紋——外界空氣和微生物便可能侵入,引發以下問題:
微生物污染:導致食品腐敗、霉變,甚至引發食源性疾病;
氧化變質:油脂酸敗、維生素降解、風味喪失;
水分侵入或流失:如奶粉吸潮結塊、餅干變軟;
脹包或漏液:影響外觀,增加退貨風險;
貨架期縮短:提前變質,造成經濟損失。
因此,密封性檢測是食品出廠前質量控制環節。
通過對負壓法密封性測試儀真空室抽真空,使浸在水中的試樣產生內外壓差,觀測試樣內氣體外逸情況,以此判定試樣的密封性能;通過對真空室抽真空,使試樣產生內外壓差,觀測試樣膨脹及釋放真空后試樣形狀恢復情況,以此判定試樣的密封性能。
為規范食品包裝密封性檢測,我國已發布多項標準,明確推薦或允許使用負壓法:
1. GB/T 15171-2023《軟包裝件密封性能試驗方法》
最新國家標準,等效采用ISO 11607-1:2019,明確規定了真空室法(即負壓法)為軟包裝密封性檢測的主要方法之一,適用于塑料薄膜、復合膜、鋁塑泡罩等材料制成的包裝件。
2. GB/T 27590-2011《紙杯》與 GB/T 28286-2012《高阻隔材料》
相關包裝材料標準中均要求進行密封性驗證,負壓法因其無損特性被廣泛采用。

3. SN/T 4743-2017《出口食品包裝密封性檢測方法 真空衰減法》
海關總署發布的行業標準,專門推薦真空衰減法用于出口食品包裝的密封性檢測,支持國際合規。
4. 企業內控標準與GMP要求
越來越多食品企業將負壓法納入HACCP、ISO 22000、FSSC 22000等質量管理體系,作為關鍵控制點(CCP)的驗證手段。
1. 軟包裝袋類檢測
真空袋、自立袋、拉鏈袋:檢測熱封邊是否漏氣,防止干貨(如堅果、咖啡、奶粉)吸潮;
蒸煮袋、醬料包:驗證高溫殺菌后封口完整性,避免脹包或漏液;
鋁塑復合膜、PVDC涂布膜:確保高阻隔包裝在運輸過程中無微漏。
2. 瓶蓋與容器密封性驗證
塑料瓶蓋、鋁蓋、旋蓋:檢測瓶口與蓋子之間的密封圈是否貼合良好;
玻璃瓶、PET瓶:常用于飲料、醬油、食用油等液態食品的密封性抽檢;
易拉罐、金屬罐:檢測卷封部位是否存在微孔或縫隙。
3. 泡罩與小包裝檢測
糖果泡罩、調味品小袋:確保每一小格密封完好,防止交叉污染;
單劑量包裝:如沖劑、代餐粉等,對密封性要求。
4. 生產過程監控與工藝驗證
在灌裝封口線運行初期或更換模具后,進行密封性驗證;
監控熱封溫度、壓力、時間等參數對密封質量的影響;
用于設備OQ/PQ驗證,確保生產線穩定運行。
5. 貨架期研究與異常問題溯源
在加速老化試驗后檢測包裝密封性是否下降;
當出現脹包、漏液等客戶投訴時,通過負壓法復現問題,輔助根本原因分析。
包裝的密封性,是食品從生產線走向消費者餐桌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負壓法密封性測試儀憑借其無損、精準、高效的特點,正在成為食品企業質量控制的“火眼金睛"。在GB/T 15171-2023等國家標準的支撐下,該技術不僅幫助企業提升產品質量、降低售后風險,更在應對日益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滿足消費者高品質需求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