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配方奶粉作為0-3歲兒童重要的營養來源,其物理狀態的穩定性直接關系到產品的沖調性能、營養保留和消費者體驗。“結塊"是袋裝奶粉常見的質量問題,并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水分侵入、儲存環境、包裝材料性能等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本文系統剖析了嬰幼兒袋裝奶粉結塊的根本原因,并重點闡述如何通過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對包裝材料的阻濕性能進行科學評估與控制,從源頭預防結塊問題,為乳制品企業提供切實可行的質量提升路徑。
奶粉結塊看似是簡單的物理變化,實則隱藏多重風險:
影響使用體驗:結塊奶粉難以均勻溶解,易產生糊狀物或沉淀,影響口感和喂養效率。
營養成分流失:水分激活酶活性和化學反應,可能導致維生素(如維生素C、A)、脂肪等敏感營養素降解。
微生物滋生風險:高水分環境為霉菌、細菌繁殖提供了條件,增加食品安全隱患。
品牌形象受損:消費者普遍將“結塊"等同于“變質"或“受潮",極易引發投訴、退換貨甚至品牌信任危機。
因此,有效防控結塊是保障嬰幼兒奶粉品質的核心任務之一。
水蒸氣透過率是指在特定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單位時間內透過單位面積包裝材料的水蒸氣質量,單位通常為 g/(m2·24h)。它是衡量包裝材料阻濕性能的核心指標。
WVTR值越低,表示材料阻隔水蒸氣的能力越強,防潮效果越好。
嬰幼兒奶粉包裝要求:通常要求WVTR ≤ 0.5 g/(m2·24h),產品甚至要求 ≤ 0.1 g/(m2·24h),需采用鋁箔(AL)或鍍鋁膜等高阻隔材料。
僅憑肉眼或經驗無法判斷材料的實際阻濕性能,必須依靠專業的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進行精確測量。

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普遍采用紅外法,依據國際標準(如 ASTM F1249、ISO 15106-2)進行測試,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等顯著優勢。
1、測試原理(紅外法)
測試腔體設計:儀器設有上下兩個獨立的測試腔。待測材料將兩腔隔開,一側為高濕度環境(濕腔,如100%RH),另一側為干燥載氣流過的干腔。
水蒸氣滲透:水蒸氣從濕腔透過試樣進入干腔,并被干燥氮氣攜帶。
紅外探測:載氣流經一個高靈敏度的紅外傳感器。水蒸氣分子對特定波長的紅外光有強烈吸收特性,傳感器通過測量紅外光的吸收強度,實時、連續地檢測載氣中水蒸氣的濃度。
數據計算:儀器根據測得的水蒸氣濃度、載氣流速、測試面積和時間,自動計算出材料的水蒸氣透過率(WVTR)和透濕量。
紅外法優勢:
測試速度快:通常2-4小時即可完成,遠快于稱重法的數天周期。
精度高:可檢測極低透過率(ppm級),特別適合高阻隔材料(如鋁箔復合膜)的檢測。
實時監測:可連續記錄數據,觀察滲透過程的動態變化。
自動化程度高:自動控溫控濕、自動進氣、自動計算,減少人為誤差。
原材料入廠檢驗:對每批次采購的包裝膜進行快速、精準的WVTR檢測,確保其阻濕性能符合內控標準,杜絕不合格材料流入生產線。
包裝結構設計驗證:高效對比不同復合結構(如是否含鋁箔、鍍鋁層厚度、涂層類型)的阻濕性能,加速包裝方案的優化與選型。
工藝過程監控:實時監測材料在印刷、復合、分切等加工過程中阻隔性能的變化,確保工藝穩定性。
支持貨架期預測:提供高精度WVTR數據,結合奶粉水分敏感性模型,科學預測產品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保質期。
提升檢測效率:快速出結果,滿足生產線快速反饋和大批量抽檢的需求。
嬰幼兒袋裝奶粉結塊問題,本質是水分管理失控的結果,而包裝材料的水蒸氣阻隔性能(WVTR)是防止水分侵入的第一道也是最關鍵的屏障。采用紅外法的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作為先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進、高效的檢測設備,能夠將包裝的防潮能力量化為精確、快速的數據,幫助企業從源頭識別風險、優化設計、管控供應鏈。